一般大家所認知會產生『手足口病』表徵的腸病毒多為EV-71型,被分類在腸道病毒屬(Enterovirus),屬於第IV類的RNA病毒。其實腸道病毒屬是一個龐大而多樣的病毒組群,像是腸道病毒(Enterovirus)、克沙奇病毒(Coxsackievirus)、伊科病毒(Echovirus)、小兒麻痺病毒(Poliovirus)、鼻病毒(Rhinovirus)等,都是腸道病毒屬裡面的病毒種,目前大約有67種。雖然名為『腸病毒』,但卻很少出現腸道症狀喔。所以家長更需要提高警覺。
腸病毒具高傳染性,主要經由兩種途徑傳染
腸病毒流行期約在夏季,尤其是在4到9月。
一般腸病毒潛伏期為2到10天不等,平均約3到5天。腸病毒的傳染力驚人,發病前幾天即具傳染力,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。其中,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。
通常感染腸病毒的患者,其臨床症狀都是輕微的類流感症狀,如發燒、喉嚨痛、頭痛、噁心等。有時候才會出現大家熟知的典型臨床症狀——皰疹型咽峽炎(herpangina)及手足口病(hand-foot-mouth disease)。
皰疹型咽峽炎:軟顎出現小水泡或潰瘍。
手足口病:除了口腔潰瘍之外,在手部及腳部同時出現隆起的紅疹與水泡。
目前台灣統計研究發現,重症致死率約在3.8%至25.7%之間,尤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。所以家中若有這個年紀區間的小孩,更需要提高警覺小孩是否有出現腸病毒重症的前兆症狀。
若有上方任何一種前兆症狀,就需要盡快將孩子帶到大醫院就醫!
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都屬於自限型疾病,其臨床症狀都是輕微的類流感症狀,如發燒、喉嚨痛、頭痛、噁心等。因此給予保守性的療法如控制發燒、疼痛及適當補充水分、足夠休息等即可控制病情。
我們都明白,除了透過專業的醫療處理可以加速疾病復原,小孩本身的體力、免疫力也非常重要。在我們的診所過去也遇到許多家長,很苦惱於小孩嘴巴十分疼痛導致不想吃飯進食,不知道該如何是好?以下提供幾個建議,能幫助你陪著孩子趕快度過這段不舒服的病程。
總結:
腸病毒沒有特效藥,往往需要靠患者本身的自癒力復原,除了上述的方法,在飲食方面可以幫助孩童減輕疼痛症狀、加速體力恢復外;也需要父母在孩童因疼痛不舒服,出現較多哭鬧情形時,用多一點的耐心及愛心來照顧支持他們喔。
此文章為加恩耳鼻喉專科診所整理撰寫,歡迎分享轉發,提醒您記得標示原出處喔。
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。
電話:06-2616598
地址:702 臺南市南區金華路一段450號(日新國小操場正對面)
Copyright©2021 加恩耳鼻喉專科診所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Shintegrate